1. 概述
包括该专业类的概念性描述,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,主干学科,相关专业,特点等。(800-1000字为宜)
2. 适用专业范围
2.1 专业类代码
2.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
3. 培养目标
3.1 专业类的培养目标
*3.2 学校制订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
(如:符合学校的基本定位,开展人才需求的调研;对目标的描述要具体、明确、可达成;对培养目标定期评估、修订等)
4. 培养规格
4.1 学制
4.2 授予学位
4.3 参考总学时或学分
4.4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
4.4.1 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
[由教育部统一规定。教学指导委员会可以(非必须)提出针对本专业类的补充要求]
4.4.2 业务方面
(逐条列出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、能力和素质要求。工科专业类可参考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》)
4.4.3 体育方面
(如: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,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,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)
*5. 师资队伍
5.1 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(生师比等)
5.2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
5.3 教师发展环境(可选)
*6. 教学条件
6.1 教学设施要求(实验室、实践基地等)
6.2 信息资源要求
6.3 教学经费要求
7. 质量保障体系
7.1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
7.2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
7.3 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要求
注:“*”表示在该条目中要明确专业设置的要求。
附录
×××专业类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
1. 专业类知识体系
1.1 知识体系
1.1.1 通识类知识
1.1.2 学科基础知识
1.1.3 专业知识
1.2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
2. 专业类核心课程建议
2.1 课程体系构建原则
(理论、实践课程比例等)
2.2 核心课程体系示例
(列出2-3类高校的核心课程名称,对应的知识体系、学时或学分要求等作为示例)
3. 人才培养多样化建议
4. 有关名词释义和数据计算方法
4.1 名词释义
4.2 数据的计算方法(包括学时学分标准、生师比计算方法等)